查看原文
其他

【国君宏观】日德如何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应对逆全球化系列之四

董琦、韩朝辉 国君宏观研究 2023-02-22


导读


借鉴日德经验,大国博弈核心在于三点:第一,产业升级是生命线,好的产品永远不缺下家;第二,稀释制裁风险,出口结构要均衡自主;第三,地产不是长久之计,发动新的内需引擎是关键。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逆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未来经济结构对市场的影响将远远大于总量,逆全球化主题投资下的战术选择在“补短板、找下家、扩内需”中寻找。


摘要


1、全要素生产率——生产国破局的关键。如果决定资源国兴衰的核心在于资源品价格,那么全要素生产率就是生产国突围的关键。我们来看一组数据:1960~1980年,日本全要素生产率从0.47飙升至0.74,GDP占美国的比重则从8.2%升至38.7%;2000~2021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从0.31升至0.44,GDP占比则从11.8%飙升至77.1%。不难看出,近20年中国的腾飞得益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日本在与美国签订广场协议(汇率战)之后,全要素生产率开始滑坡,此后经济就被美国彻底甩开。也就是说,大国之间的博弈本质上是技术锦标赛,谁能够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升,谁就能拥有最快的发展速度。2、日德如何在美国制裁下实现突围?1)产业升级是生命线,好的产品永远不缺下家。从60年代的“纺织品战”,到70年代的“钢铁战”、“彩电战”,再到80年代的“半导体战”,美国的制裁刚好帮助日本实现了产业升级。1985年的广场协议是一个转折点,“汇率战”对日本的出口造成全方位打击,日本意识到了单一需求方的风险所在,于是开始积极探索新的市场,好在好的产品永远不缺下家,很快亚洲便成为其输送设备器械的更大的市场——1985年至今,日本对美国出口占比从40%降至20%以下,对亚洲从30%飙升至近60%。

2)稀释制裁风险,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实际上,相较于日本,德国受到美国制裁力度明显减弱,有两个原因:其一,德国的出口市场较为分散,美国占比长期低于10%,而日本同期基本高于30%;其二,德国出口品类也相对均衡,出口占比最大的运输设备也仅占10%左右,而日本的电气设备出口占比则达到30%,德国的出口项目更多集中在中间品,也就决定了如果被制裁,则是两败俱伤。正是由于德国均衡且自主的出口结构,美国难以对其实施大规模制裁。

3)地产不是长久之计,发动内需的新引擎是可持续之道。1985年,日德为了对冲外需的回落,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措施:日本央行开闸防水,两年内东京房价涨了近3倍,股市由85年的1000点飙升至89年的接近3000点,然而90年的石油危机将资产泡沫彻底戳破,长期经济脱实向虚导致随后经济一蹶不振,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德国由于刚刚经历过恶性通胀,货币政策则相对克制,1990年东德、西德合并以后,德国虽然经济增长中枢小幅下移,但新的内需引擎带动经济稳中向好,反而刺激了全要素生产率的二次爆发。3、应对逆全球化的战术选择:补短板、找下家、扩内需。高质量发展是逆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未来经济格局一定是结构优于总量,高质量优于粗放式。抓住三个关键词:1)补短板:应对制裁,重点突破存在卡脖子风险的高端制造——半导体、医疗设备;应对资源短缺风险,一方面需要积极寻找替代资源——新材料,另一方面需要重点加大能源开采投资——工程机械;2)找下家:美国依旧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下家(占比15%附近),应对制裁风险,参考德国,这一比例应控制在10%以内,因此我国应加速“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新基建;3)扩内需:以地产为主的拉动经济的引擎将逐步退出,以新产业和新消费为主的新动能开始接力,未来不追求高增速,开始转向高质量、可持续,关注两大领域——消费升级(新消费)、产业升级(新经济)。


目录



正文


1.  全要素生产率——生产国破局的关键

如果决定资源国兴衰的核心在于资源品价格,那么全要素生产率就是生产国突围的关键。我们看一组数据:1960~1980年,日本全要素生产率从0.47飙升至0.74,GDP占美国的比重则从8.2%升至38.7%;2000~2021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从0.31升至0.44,GDP占比则从11.8%飙升至77.1%。不难看出,近20年中国的腾飞得益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日本在与美国签订广场协议(汇率战)之后,全要素生产率开始退坡,此后就被美国彻底甩开。也就是说,大国之间的博弈本质上是技术锦标赛,谁能够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升,谁就能拥有最快的发展速度。

2.  日德如何在美国制裁下实现突围?

2.1  产业升级是生命线,好的产品永远不缺下家

日本的产业升级是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案例。从60年代的“纺织品战”,到70年代的“钢铁战”、“彩电战”,再到80年代的“半导体战”,美国的制裁刚好帮助日本实现了产业升级。由于日本总能够以更低廉的价格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因此面对长期的制裁,日本对于美国的出口不减反增,对美国的出口占总出口在1985年附近达到了四成。广场协议是一个转折点,“汇率战”对日本的出口是一个全方位的打击,日本意识到了单一需求方的风险所在,于是开始积极探索新的市场,好在好的产品永远不缺下家,很快亚洲便成为其输送设备器械的更大的市场,从1985年至今,日本对美国出口占比从40%降至20%以下,对亚洲出口占比从30%飙升至近60%。

2.2  稀释制裁风险,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实际上,相较于日本,德国受到美国制裁力度明显弱了许多,这里面有两个原因:其一,德国的出口市场较为分散,美国占比长期低于10%,而日本同期基本高于30%;其二,德国出口品类也相对均衡,出口占比最大的运输设备也仅占10%左右,而日本的电气设备出口占比则达到30%,德国的出口项目更多集中在中间品,也就决定了如果被制裁,则是两败俱伤。正是由于德国均衡且自主的出口结构,美国难以对其实施大规模制裁。

2.3  地产不是长久之计,发动内需的新引擎是可持续之道

在1985年的汇率战之后,日德为了对冲外需的回落,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措施:1)日本央行开始开闸防水,将日本的股市和楼市吹出了很大的泡沫,两年内东京房价涨了近3倍,股市由85年的1000点飙升至89年的接近3000点。然而90年的石油危机将资产泡沫彻底戳破,长期经济脱实向虚导致随后日本经济一蹶不振,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日本失去的二十年。2)德国由于刚刚经历过恶性通胀,货币政策则相对克制,在出口下行的背景下反而逆势小幅加息。1990年东德、西德合并以后,德国虽然经济增长中枢小幅下移,但新的内需引擎带动经济稳中向好,反而刺激了全要素生产率的二次爆发。

3.  应对逆全球化的战术选择:补短板、找下家、扩内需

高质量发展是逆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未来经济格局一定是结构优于总量,高质量优于粗放式。抓住三个关键词:

1)补短板:应对制裁,重点突破存在卡脖子风险的高端制造——半导体、医疗设备;应对资源短缺风险,一方面需要积极寻找替代资源——新材料,另一方面需要重点加大能源开采投资——工程机械;

2)找下家:美国依旧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下家(占比15%附近),应对制裁风险,参考德国,这一比例应控制在10%以内,因此我国应加速“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新基建;3)扩内需:以地产为主的拉动经济的引擎将逐步退出,以新产业和新消费为主的新动能开始接力,未来不追求高增速,开始转向高质量、可持续,关注两大领域——消费升级(餐饮旅游、绿色家电、新能源车)、产业升级(新经济)。

4.  风险提示

地缘摩擦再起、中美关系恶化、内需低于预期

应对逆全球化系列

【国君宏观】地缘风险的“灰犀牛”并未远去——应对逆全球化系列之三

【国君宏观】逆全球化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应对逆全球化系列之二

【国君宏观】第三轮逆全球化,大潮已至——应对逆全球化系列之一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明确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